中核金控
info@cnfcfactoring.com        010-84780886
行业新闻trade news

4980亿!央行放量续作MLF 大放水是不是过度解读?去杠杆政策有没有朝三暮四?

新闻时间:2017-06-08 文章来源:部分转自:微信公众号“海外自由录” 作者:冷眼

 

512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4590亿元之后,66日,央行再次启动放水模式,开展MLF操作4980亿元,期限为1年,操作利率3.20%,与上期持平。如果乘以5这个货币乘数,基本就相当于是2.5万亿的放水规模。5月末的M2总量是146.17万亿,这相当于,一天时间,市场总的流通货币就增加了1.8%,可谓是历史天量。

同时,我们关注到,截止5月末,MLF余额为41578亿。而6月份总共会有4313亿到期,其中661510亿元到期,67733亿元到期,以及6162070亿元MLF到期。也就是说,除去6月份4313亿元MLF到期部分,净投放量为667亿元。

不同媒体对央行此次操作有着不同的解读,其中不乏“大放水”的评价。那么,央行此举意在大水漫灌还是对冲到期?大放水有没有被过度解读?去杠杆政策会不会朝三暮四?我司就相关的部分解读与评论进行了汇总,与诸位看官分享讨论、共同学习。

 


不管是股市、债市还是楼市,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的宽裕无疑是支撑这些资产上涨的基础。最近,因为一行三会合力整顿金融秩序,去杠杆,加上央行连续两个月的缩表,导致市场资金骤然紧张,不断呈现股、债、大宗商品多杀的局面。市场一时风声鹤唳,银行、国企、地方政府、证券等各路亲儿子、干儿子叫苦连天,大有金融危机重演的架势。
    6
6日,央行再次启动放水模式,开展MLF操作4980亿元,期限为1年,操作利率3.20%,与上期持平。不仅在金额上撒出了单日净投放历史之最。如果乘以5这个货币乘数,基本就相当于是2.5万亿的放水规模。

 

更重要的是这次是长钱,将会衍生出更多的货币。这次放水意味着央行一方面想维持短期利率的高企,对抗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增加基础货币量来对冲央行缩表给实体经济和资产价格带来的压力,维持市场长期流动性的宽裕。


                             央行为什么要逆势放水?


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这是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的战略性目标,是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一切金融政策和金融管理,都要服务于这个大目标,这是刚性的要求。而市场上流动性的持续紧张,已经发出了报警信号,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的架势。

 

一、股市扛不住。 虽然最近股市有所企稳,但是在货币收缩的大背景下,难改熊市的到来。特别是前段时间的小股灾。短短18个交易日,股指从最高的3300点左右,大跌到3000点,股票市场就无故蒸发4万亿,人均亏损超8万,有1800只股票创2638点以来新低,很多人账面亏损已经达到了30% ,基本上是股灾4.0版的预演。再不注入流动性,股市可能崩盘。

 

二、债务危机重现苗头。市场上流动性紧张,必然会推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当前已经导致了国债价格大跌,国债收益盈利大涨,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必然上升,债券到期兑现支付的压力也必然加大,就像3月份的山东企业集体债务违约一样,流动性收紧会成为很多负债高企公司的绞索,引发资金链断裂,很多地产公司业也会陷入这种危机。一行两会如果继续坚持降杠杆,整顿金融市场,必然会引发债务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 信用债发行利率时隔3月再破9%。今年前五个月,共有96只信用债发行利率在7%以上。

  • AAA5年期中票收益率自2008年面世以来首次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 今年以来,共有394只债券取消发行,取消规模高达3694.26亿元,刷新同期最高水平。

  • “贷款的基准利率目前还在5%之下,但是能够拿到基准利率的企业屈指可数。多数情况下,贷款企业都要接受银行的上浮。”某股份行人士表示。

     

    三、银行风险。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业是银行放贷的主要对象,一旦上述主体出现债务违约,银行的风险必然会集中暴露。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枢神经,如果因为借贷主体无法还贷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山东辉山乳业100亿债务出现问题,牵涉到23家银行,这只是银行债务问题的缩影。急速攀升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海外机构认为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依据。

     

    不管是股市、债券还是银行,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上,任何一环的断裂,都会引爆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个责任是一行三会所承担不起的。

     

    在舆论和各路力量的呼吁下,512946分,央妈重启大撒钱、大放水模式,市场终于等来了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落地的好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2017512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4590亿元,无逆回购操作。其中,6个月期MLF操作665亿元,1年其3925亿元,操作利率分别为3.05%3.20%,与前期持平。

     

    本以为这样的放水也是极限,没想到66日,放水4980亿,短短24天内,一不小心,央妈就撒出了单日净投放历史之最。在资金利率已然走低的背景下,央行超意外主动注入流动性,说明央行在试图缓和前期金融监管政策对金融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极力进行补救,防止金融危机被提前引爆。

     

    只是这种时紧时松,没头苍蝇似的货币政策,到底会将中国经济推向何方?谁也说不清楚。


     

     

    央行是如何大水漫灌的 ?

     

    央行大手一抖,单日4980亿的流动性释放,受到了银行、股市、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的叫好声一片,开闸放水,他们终于可以缓一口气,股市也在当天企稳反弹,走出了一个深V的走势。

     

    但这种反复无常、不负责任的举措,也遭到很多媒体、民众的批评、愤怒,这样肆无忌惮的放水,单单只是为了挽救特定的利益团体,在推高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稀释普通劳动者的财富,损害工薪阶层和农民的利益。

     

    因为本次释放的4980亿元,都是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影子银行的存贷款转化,需要乘上5左右的货币乘数,基本等于向市场投放了2.5万亿的货币量。这样的货币投放量,以前是要再几个月完成,如今一天就完成了,说大放水,一点都不为过。

     

    更何况以前类似操作,基本上都是7天、28天这种短期操作,到期就收回。而本次4980亿元,投放的时间在6个月到1年,这些流动性在市场上呆的越久,产生的货币量就越大,洪水效应也越大。

     

    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就是外汇占款,当前外汇占款占据基本货币发型的80%左右,每流入1美元外币,央行就发型等值6.9元人民币,外汇得到流入,成为中国基础货币增量的主要来源,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次贷危机后,大量外资涌入,导致中国市场的流动性极度充沛,并不断推升资产价格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外资流出,外汇占款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央行投放货币就只能依靠第二个手段了,那就是MLFSLFPSL等,就是商业银行通票据 抵押、质押的方式,从央行那里获得贷款。合格的抵押品包括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评级信用债等。

     

    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质押和抵押,从央行获得大量资金,大型商业银行再通过同业存款、同业理财及外委投资等方式,将这些流动性输入给中小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最终渗漏到市场的企业和居民,完成资金在市场流动性的传导。


    缩表还是扩表?货币真的在收紧吗?



    按理说,在当前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双重压力下,美元的回流会呈现出加速度的态势,大陆的外汇占款流出也会呈现加速度的态势?



    央行提前启动金融整顿和去杠杆,提前缩减资产负债表,就是在在提前控制资产泡沫,降低金融风险,就是在大风暴到来之前,提前卧倒,以防被卷走的一个非常明智的措施。

     

    今年2月和3月,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较1月分别下降了0.3万亿元和1.1万亿元,引发了社会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关注。很多媒体已经在为央行唱高调,他们认为,在中美这场货币大战前夕,央行已经提前启动缩表,先发制人,整顿金融市场秩序,降低杠杆,应对美元加息带来的冲击。

     

    可惜事与愿违,中国人民银行512日晚间发布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回应近期有关缩表问题的讨论。央行表示,中国央行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将那些怀有美好愿望的媒体和民众的脸,左右抽肿得老高。

     

    吸毒上瘾的人,戒掉谈何容易。当前楼市价格居高不下,股市和债券市场求水若渴。过惯了宽松日子的人,是过不得紧日子的,导致本次央行把持不住,继续大放水,掉头走向货币贬值的末路。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央行也放弃了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着陆的努力,基本被市场所绑架,随波逐流。




    楼市垮塌下的大通胀

     

    大放水主要是为了保啥?保证债市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足,保证不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以免将商业银行推向倒闭破产的境地,这应该是当前央妈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核心举措。

     

    至于说股市,由于其和银行的关联较松,其对银行系统的威胁,远远小于债券市场,股市的暴跌,对散户的韭菜收割效应,远大于对金融系统的威胁,所以这个不是政策保护的重点。从这点来看,短暂幻想的牛市已经结束,股市的下行应该不可避免。

     

    当前楼市调控异常严厉,但是最终目的是在保持成交价格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在保持土地财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推进限售措施,将流动性锁死在楼市里,为央妈继续执行大放水的政策腾出空间。

     

    个人判断,通过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限措施,加上楼市上涨尾声的示范效应,配合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达到了楼市的调控目标。按理说,只要央妈继续实行大放水的策略,商业银行对地产商的资金支持就不会终止,在国家和媒体去库存的合力下,开发商的现金流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民众的购房热情还会继续高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还会继续红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万众期盼的楼市垮塌丝毫没有到来的迹象,但是只要弄清了继续大放水的资金去了哪里?对谁有利,对谁有害?我们就回明白,楼市的垮塌是必然的。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金融创新,所有的金融创新的初衷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但最终由于监管短板和金融机构盈利冲动沦为套利工具,传统的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核心的货币创造模式,正在转向为中央银行影子央行——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为模式的货币创造工具。

     

    影子央行影子银行体系正在进行广泛地信用创造行为,大量的超发货币,在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空转,实体得不到丝毫浸润,滋生了系列风险。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导致金融空转虚耗、资金脱实向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下降。2)层层加杠杆、加久期、降信用,信用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被放大,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3影子央行+影子银行体系创造的货币如果穿透底层资产,大部分通过债券和非标流向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2014-2016年先后推动股市、债市、房市资产价格大涨。4)信用创造更为复杂和隐蔽,这些活动并未被纳入传统的货币金融统计口径中,脱离于监管视线之外。5)信用创造体系的影子化还给宏观调控造成了挑战,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率。

     

    央妈大放水超发的货币,通过在金融系统内部,层层加杠杆空转,或者流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效率极差的领域,这意味着,当前实体企业难以为继和倒闭的趋势,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而实体制造业承担中国25%左右的就业人口,如果制造业衰落,随之而来就是服务业的衰亡,这样的传导作用下,失业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那些高负债购房得到就业人群,一旦受到失业的冲击,手中的流动资金大多只能支撑一年的房贷,一年之后就会出现断供潮。而断供,无疑会成为冲击楼市价格和银行系统的最致命一击。羊群的跟风效应,会让那些炒房的人,不计成本抛盘,而那些购买刚需房的人,也会因为担心失业无法还贷而提前抛房套现,大量的抛盘,会成为压垮流失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市资金的涌出和垮塌之日,叠加上央妈对债市和商业银行的放水,必然形成滔天的货币洪水,冲击央妈一直在竭力掩盖和守护的命门——汇市,还有关系到民众生存根基的商品、日用品和粮食价格。一旦货币洪水冲击这两个最薄弱的环节,通缩的表象会被彻底揭开,货币露出通胀的狰狞面目,吞噬掉一切财富和努力。到那时,所有的金融政策,都是杯水车薪。

     

    两只手加一个头,顶着5碗水玩杂技,玩平衡,最终必然会掉下来两只碗,两只掉下来,其他的三只也会在表演者和围观者的惊叫声中掉下来,这就是股汇债楼及商品价格的宿命。

 


技术支持: 北京网站建设 原创先锋粤ICP备17048910号